
人类食品历史 食谱表,人类食物历史

历史上名人有哪些关于吃的趣事?
周总理的酒量很好。他曾经说过:红军长征路过茅台镇时,一两多的酒杯,喝了二十五杯,神智清醒,没有耽误一点儿工作。
开国上将许世友出身少林,在战争年代曾当过十一次敢死队长。
许世友有两句名言。第一句,“戒饭可以,戒酒不行”。第二句,“冷酒伤肺,热酒伤肝,没酒伤心”。
许将军把茅台酒当成了命,号称是千杯不醉,最多的一次喝了整整一脸盆。
据他的秘书回忆,许世友一生喝过的茅台酒能有30卡车之多,每次发了工资,都要拿出一半的钱来买酒。
许世友酒量大,酒风强悍,与别人拼酒时,派警卫员监酒,谁少喝一滴酒,非打即骂,久而久之,大家都害怕和许世友喝酒。
后来消息传到周总理耳中,就找了个机会敲打许世友。
周恩来请许世友喝酒,两个人一人一瓶茅台酒,喝完后没分出高下,又上了两瓶,许世友渐渐喝得慢了,周总理豪情不减,喝完后再来两瓶。最后把许世友喝到桌子下面去了。
醒酒后周恩来乘机开导许世友:年纪大了,和人拼酒不但影响身体,还影响团结,我给你定个规矩,每次喝酒不要超过半斤。
许世友对周总理佩服得五体投地,以后喝酒没有再超过半斤。
名人火锅轶事
有一年冬天,元世祖忽必烈在行军之中忽然要吃羊肉,聪明的厨师在情急之中便将羊肉切成薄片,放入开水锅中烫热,加上调料、葱花等物,忽必烈吃后赞不绝口,并赐名“涮羊肉”。
清代乾隆也酷爱火锅,他在嘉庆元年正月摆设的“千叟宴”,全席共上火锅1550余个,应邀品尝者达5000余人,成为历史上最大一次火锅盛宴。
“金雀舌”的由来
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,卧薪尝胆,一心想复仇。他告诉属下,鱼类和肉类等有甘甜味道的菜一律不吃。天长日久,勾践的身子日渐消瘦,朝中大臣非常担心。
还是范蠡和厨师想到了一个办法:用鸡蛋给勾践补充营养。为了不违反他“甘甜不食”的禁令,用黄山名茶“雀舌”放在里面增加苦味。勾践看到端上来的鸡蛋刚要发脾气,转念一想,鸡蛋不属于肉类,也不甘甜,吃后感觉还有点淡淡的苦味,只好吃下了这道菜。
袁世凯与汤圆的故事
传说元宵改称“汤圆”与袁世凯有关。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后,一心想复辟当皇帝,又怕人民反对,终日提心吊胆。
这年正月十五,正是卖元宵的时节,大街小巷的经营者不仅悬挂“元宵”的招牌,还沿街高喊“卖元宵喽!”。因元宵与“袁消”同音,有“袁世凯被消灭”之嫌,所以元宵成为袁世凯的莫大忌讳,于是他密诏警事厅勒令卖元宵者,只能称“汤圆”或“粉果”。
然而,元宵两个字并没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,老百姓不买他的帐,照样在民间流传。有诗为证:“偏多忌讳触新朝,良夜金吾出禁条,放火点灯都不管,街头莫唱卖元宵。”
慈禧生于1835年薨于1908年,活了73岁,在历任王朝掌权人中,都是高寿,能活过她的,没几个。其他高寿老大,时间太久,因为隐秘或者资料失传,没有办法去考证他们为什么长寿,只能说他们命好。但这个慈禧不同,她离今天很近,而且死后不久大清就灭了,所以她的长寿,有迹可循,据说,她的长寿和吃有关……
据宫里头人说,慈禧的吃很奢侈,一顿饭有一百二十多道菜,还不算时鲜。如果说这些就是慈禧长寿秘诀,那普通人家真做不到,品色不说了,就算一道青菜炒一百多盘,也受不了……幸好,宫里头人又说了,这些菜慈禧并非都吃都尝,之所以摆上这么多,那是因为慈禧怕人家摸清她的饮食习惯,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,乘机搞事。这么多菜品,她每次只是随机选择几样,每样不超过三筷子……
这我们寻常人就能做到了,弄个月菜谱,把一百多道分散到一月里也就可以了。另外,慈禧菜单单独列了时鲜,那我们吃饭时,也要顺其自然,啥时节吃啥东西除了正餐的一百多道菜,宫里头人也说了,慈禧长寿和早餐有关,那她早上吃什么呢?
听过宫里头人叙述,还别说,慈禧早饭吃法,真和寻常人家有不同之处,有些一样,有一些难以想象
慈禧每天早晨三五点起床,下床第一件事,喝一碗银耳汤,这叫起床汤,据说慈禧念叨过,下床喝银耳长寿。这个汤不是由御膳房提供,而是储秀宫茶房一个知根知底的叫张福的太监熬的。我们平常早饭也喝银耳,可谁会下床就喝呢?人家是先喝汤,后洗漱
下面就和普通人家早餐差不多了,先喝奶茶,然后从御膳房提供的几十样羹、粥、茶点中,随便选几份……要说不一样,奶茶这一块有所不同,奶茶和起床汤一样,也是由张福在储秀宫自己的茶房做的,奶茶两种,一种是人奶,一种是牛奶
对我们普通人家来说,人奶麻烦一些,牛奶奶茶还是可以足量的
总的来说,我们普通人家参考慈禧食谱习惯,做出一份自己的长寿菜谱,是可行的
另外,慈禧还有个习惯,早上洗漱完,吃正餐前,得抽两袋水烟……
在历史中,名人关于吃的趣事有很多,在这里我们就简单的说几件。
在清朝时期,皇宫每年都会杀一整头猪来举行祭祀大礼,而这些祭祀使用的猪肉,也被称之为胙肉。
每当祭祀大礼举行完毕之后,清朝的皇帝们就会让人切开这一整头猪,将其分割成一片片的猪肉,赏赐给他们最为信任的文武大臣以及侍卫们当场食用。
在清朝时期,能有资格吃这些胙肉的人,都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站在了权力顶尖的人物。
不过与我们想象中的美味不同,这些胙肉是完全没有味道的。
说的好听,这些胙肉其实就是用开水煮熟的猪肉,在蒸煮的时候,根本没有放入任何的调料,在皇帝赏赐给手下们吃的时候,也没有准备任何的调料。
可以说,这些胙肉很完美地保存了猪肉最原始的味道。
而吃过白切猪肉的人都知道,猪肉不沾任何调料的话,味道是非常怪异、是很难以下咽的。
虽然说被皇帝赏赐胙肉是一种荣誉的象征,但是同时也是一种味觉上的折磨。
因此,为了能让自己吃胙肉的时候不会那么痛苦,清朝的大臣们就会私下买通那些太监。
我来说几个跟吃有关的段子吧,有的是野史,大家乐呵乐呵就得了。
1、唐中宗李显的死就和吃有关,他的媳妇韦皇后与大厨杨均私通,这杨均就准备毒杀李显,最终杨均制作了一道类似羊肉泡馍的美食,李显吃的是不亦乐乎,吃完就完犊子了。
2、康熙除了是个大花脸外,人家还是个农业学家,据说他在丰泽园一不小心就培育出了一年能熟两次的水稻,推广至全国后,人民乐开了花。
3、冯玉祥喜欢吃纸包鸡,并且是连纸都吃…
4、吴宓酒量不行,因此特别羡慕能喝酒的人,他在欧洲的欢送宴上发现朱自清贼能喝酒,并且喝完就吐,吐完继续喝,把吴先生那叫个羡慕啊…所以朱自清的胃病并不是突发性的,而是积累性的。
5、鲁迅超级喜欢甜食,喜欢到无可厚非的境界,那么请问他有多少颗蛀牙。
6、杜甫不仅是写的好,厨艺也十分了得,据说杜甫最拿手的是川菜,并且老杜的川菜也融入了自己的诗意在里面。有一次有好友来杜甫的茅庐做客,杜甫突发奇想去钓鱼,然后把鱼咔嚓了做成了水煮鱼,这可能就是那个地区水煮鱼的由来吧。
7、东坡肉真的是苏东坡发明的,但是是徐州人民帮他宣传的。当年苏轼在徐州与朋友下棋,开局之前他把猪肉切成四方大块,并加了调料放进锅里炖,但棋局过于焦灼,等到下完了苏轼才想起来了自己还炖着肉,于是忙去锅里查看。没想到这肉炖的特别烂,客人吃了之后赞不绝口,于是苏轼就开始痴迷与这种炖肉之法。后来苏轼在徐州治水有功,百姓知道他是个吃货就送来了猪肉作为谢礼,苏轼自然不能要,于是苏轼就宴请百姓,命人按之前的方法炖肉来招待客人,百姓们吃过后都交口称赞。就这样,东坡肉火了。
8、其实大家大可以把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当作一本美食养生的书籍来看。
9、春秋时期郑国公子宋有一特异功能,就是他的食指能预感到附近的美食,只要有美食的气息这不争气的指头就会乱动。有一次他去觐见郑王时这指头又开始乱动,公子宋知道郑王定在享用美食,果然郑王在里面喝甲鱼汤。公子宋申请品尝遭到拒绝,就拿手蘸了点汤去尝,果然美味至极。郑王觉得公子宋此举是大不敬,要杀他,结果被反杀…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wsbww.com/post/8211.html发布于 2024-03-23